距离一年一度的“双11”还有一周的时间,但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促销活动已经启动,消费者已提前感受到了各大平台的花式营销。
10月21日,2019天猫“双11”预售正式开启。11月1日,“11.11京东全球好物节”也正式拉开帷幕。同一天,苏宁易购也启动了“双十一全民嘉年华”。据媒体报道,自从各大平台启动“双11”预热以来,消费者手机里的广告信息也多了起来。有消费者甚至表示,几乎每一家曾购物的网店都发来了促销短信,加起来一天多达三四十条,不堪其扰。
除了促销短信之外,令消费者感到糟心的还有“烧脑”的优惠活动。今年的“双11”促销规则与去年相比更为复杂。据媒体报道,不仅有预售、定金、购物券、零点秒杀、满减红包、津贴、跨店满减等传统营销手法,还衍生出全民开瞄铺、做任务领红包、盖楼大挑战、拉人赢红包、邀好友砍价、赢心愿大奖等各种新玩法。
有消费者感慨道:以前“双11”抢货只需熬夜拼手速,现在则需要拼脑力。还有消费者表示,原本还想利用不同电商平台进行比价,但现在计算太绕,就像奥数一样费脑,实在是无力计算,完全只能凭感觉。更有消费者直呼“被套路”:“一顿操作猛如虎,分到红包两毛五”。
事实上,早在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者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违者可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但商家垃圾短信为何仍屡禁不止呢?
据了解,垃圾短信可分为企业端口类、点对点类以及伪基站三类。但最主要的还是来自企业端口短信,是通过基础电信企业、增值电信企业或其他行业端口持有者的短信端口发送。对于这三类垃圾短信,运营商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对“点对点”的手机号暂停短信功能,对端口关停、伪基站报送相关部门处理。
有关专家表示,垃圾短信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广告主和不法分子巨大的利益诉求。在利益链条的推动下,针对运营商及互联网企业的各种监测、拦截技术,垃圾短信制造者也在不断升级技术、推陈出新。只有从监管机构、运营商及手机用户多层面多措并举,才能遏制这一现象。
而电商平台的“烧脑”玩法在前两年就被消费者吐槽,但电商平台为何仍“乐此不疲”呢?
在专家看来,一方面,当前的市场竞争已很充分,商家的利润变薄,再像以前那样大幅度打折促销已不现实 ,于是就人为地增加优惠规则的复杂性,提高让利的难度,让消费者感觉优惠而消费,但事实上消费者可能并未得到多少实惠。另一方面,“双11”规则越来越复杂,最大的获利者其实是电商平台。当前流量红利见顶,在获取新用户成本提高的情况下,平台存量用户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必须建立护城河,想方设法让消费者在自家平台尽可能多停留,浏览更多的商品。因为每一次浏览与点击,都有下单的可能,更多的规则和游戏,可以带来更多的吸引力。
需要指出的是,“双11”已走过11年,其在扩大消费、推动电商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倒逼线下零售改革以及推进快递行业发展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其销售额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保持高增长,消费者的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那些华而不实的花式营销已令人生厌。这就需要平台和商家围绕消费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对“快捷”“便利”“多样”的需求。
其实,消费者的需要很简单,那就是省时、省力、省钱、省心,如果平台和商家非常诚信地做到了这一点,消费者对“双11”还是会捧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