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省金溪农商银行面对持续下行的经济新常态金融新业态,以金溪县作为全国232个试点县、江西省10个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县之一为契机,就如何助推乡村振兴、支持农业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关于积极推动农村“两权”贷款的文件精神,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人民银行、银监部门牵头,坚持先行先试、因地制宜地,探索“两权”贷款新路径,成功开垦了农村土地这快“沉睡资产”,拓展了农民融资新渠道,助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雪中送碳见真情 “贷”动粮食大丰收
黄建明是金溪县双塘镇古圩村村民于2015年承包本村和邻村田地570多亩,他将全部积蓄用来购买种子化肥,却仍然存在资金缺口。就在这时,黄建明参加了由金溪农商银行组织的一次全县种粮大户的座谈会,会上,他了解到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这一信贷产品,当场提出了贷款申请,双塘支行通过以“农户联保+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抵押物,在3个工作日内为他成功办理50万元的授信贷款,同时落实一名客户经理定点跟踪服务,使他放开手脚、轻装上阵,添置了享受农业机械补贴的耕田、收割机,使农用机器增加到6台,其中大型农机3台,当年产粮575吨,纯收入达36万元,成为全县的耕作大户。
这只是金溪农商行创新贷款模式,积极打破“两权”试点推进瓶颈工作的一个缩影。金溪县绿康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综合发展示范点,座落于该县陆坊乡石溪村委会,理事长澎湃,是一位有丰富农业经营经验的养殖大户。合作社流转土地面积919亩,其中农田183亩,山地628亩,水库4座,水面108亩。主要种植有机稻、各类水果、有机蔬菜,规模养殖甲鱼、野鸭、鸿雁及黑山羊等多种动物,同时开有饭庄,形成观光、旅游、食宿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观光园。发展过程中,受限于资金难题,合作社始终无法进一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优势。2016年,在了解金溪农商银行的“两权”政策后,该合作社通过“农户+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模式向金溪农商银行申请贷款300万元,用于扩大产业规模。在获得贷款支持后,合作社当年实现经营收入达1500多万元,带动当地农户200余户,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解企业燃眉之急 助农户脱贫致富
江西巨丰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企业位于对桥镇王蒋村,是一家从事葡萄、铁皮石斛、巴西人参、果树种植的现代化农业龙头企业。该企业按照“农户+公司+土地经营权”的经营模式,流转当地贫困户土地400余亩、吸纳当地劳动力50余名、带领贫困户脱贫20余名。
2016年3月,在了解到企业因扩大种植规模导致资金紧张后,积极对接,利用其流转的土地发放“两权”抵押贷款200万元,成功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难题。目前该公司由单一的葡萄种植扩大到种植巴西人参、铁皮石斛等经济利润丰厚的产品,被评为“重点扶持企业”,是金溪农商银行扶持企业壮大的一个缩影。
据悉,该行根据不同的客户类型,探索出“农户+专业合作社+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公司+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户联保+土地承包经营权”3类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模式,最大限度满足了农民的不同需求,前两者是专业合作社、公司经营模式,带动单户农民致富,后者是3-10个农户自愿组合联保模式,经营同一个生产项目,自愿承担项目和贷款风险。
在具体产品上,推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小额农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保证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惠农信贷通”等多种组合模式,丰富了产品内涵,增加了实际可操作性。
试点期间,出台《金溪农商银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价值评估办法》,明确贷款额在30万元以下的,由双方协商评估;贷款额超过30万元的,引入第三方专家评估机制,测算种植的经济作物前3年净产值或未来三年预期净收益作为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评估价值,按照30%-50%的抵押率匡算贷款授信额度,评估费用由该行全额垫付,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成立了以董事长周红萍为组长的“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领导小组,完善相关贷款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金溪农商银行关于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金溪农商银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贷款暂行办法》《金溪农商银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价值评估办法》等规章制度,确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流程。推出绿色通道,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在资料齐备的情况下,从调查审批到发放,3个工作日限时办结。实行优惠政策,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20%;对“两权”贷款不良容忍率提高到7%,消除了客户经理惧贷惜贷心理。
同时,健全管控机制,筑牢“防火墙”影响“两权”抵押贷款发放的主要因素还是风险处置问题。为解决这一瓶颈,该行制定了相应的贷款风险防范措施:
依法流转处置。对借款人不履行到期债务,依法采取贷款重组、按需清偿、协议转让、农村产权流转中心挂牌再流转等多种方式处置抵押物。
推出农业保险品种。农户按每亩地8元的保费标准参保,农户和政府按三七比例承担保费,受益人为农商银行。如遇灾情,保险部门为投保受益人提供每亩300元的理赔,既减轻了农户经济损失,又为贷款人提供了债权保障,构建了业务相联、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双赢机制。
设立专项风险补偿金。当地政府从财政部门出资600万元建立风险补偿保证基金,专门用于贷款形成不良之后的清偿。
组建农业经营大户协会。由农业部门主导,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种养大户建立会员担保和风险互助补偿基金,每户提供贷款金额的5%作为担保资金池,资金进行专户管理,形成行业担保“信用共同体”和风险共同分担的合作机制。
截止2018年12月底,共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748笔,金额21905万元,较年初增加252笔,金额8210万元,增幅59.94%。其中纯粹的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金额13200万元,占比60.26%;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占主导作用的贷款余额5813万元,占比26.54%;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占辅助作用的贷款余额2892万元,占比13.20%。从贷款主体分类,家庭农场贷款余额达10876万元,占比49.65%;农户贷款6772万元,占比30.92%;专业大户贷款1317万元,占比6.01%;农民合作社940万元,占比4.29%;农业龙头企业贷款2000万元,占比9.13%。累计带动农户3160多户,支持农业种养殖项目104个,增加农业就业岗位2860余个,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达28%以上。目前,全县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已实现了辖内所有乡镇区域的全覆盖,满足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姜幼华 周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