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减负不能减责(话说新农村)
脱贫攻坚到了最吃劲的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今年是基层减负年。笔者近来到一些贫困县采访,听到扶贫干部普遍反映负担轻了不少:填表明显少了,检查考核也少了,现在村级每年只填1次数据,督查巡查也减少为一年1次……
为扶贫干部减负是好事。可有的干部担子轻了,干劲却也松了。行百里者半九十,现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也是最吃劲的时候,容不得丝毫马虎、松懈。从全国看,剩下的贫困人口都是“贫中之贫”,还需采取超常规举措攻坚。即便是已经脱了贫的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也还不强,如果没了帮扶措施,很容易返贫。“三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查漏补缺、对账销号。这个关键当口一旦松劲,脱贫成果怎么巩固,脱贫质量如何保证?
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辛努力。这些年来,他们奋战在扶贫一线,进村入户访真贫、真扶贫,他们奉献了青春,有的甚至献出了生命。关心、关爱扶贫干部,为他们减负确实必要,也非常重要。但减负不意味着减责,贫困人口数量少了,不等于责任小了、担子轻了,更不能由此产生歇歇脚、换频道的倦怠思想,因为“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个人”,这是必须完成的底线任务。
实际上,解决了会议多、检查多、填表多等形式主义负担问题,扶贫干部更有条件腾出精力,来解决脱贫攻坚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脱贫质量。采访中,笔者和一些脱贫户一起算过收入账,发现政策性收入占了总收入的七八成,不少脱贫户迫切需要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有的脱贫户的内生动力还不够足,需要强化帮扶培养;一些贫困村的产业基础还不牢,产品销售很大程度上靠帮扶单位“消费扶贫”,需要进一步创品牌、拓销路……到2020年贫困人口如期稳定脱贫,要做的工作还不少。因此,既要为扶贫干部减负松绑,也要进一步细化目标、压实责任,激励他们把心思多用在“扶得起、稳得住、能致富”的长远谋划上,激发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现在距2020年底只有一年多时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实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只要一鼓作气,再接再厉,广大扶贫干部一定能在这场伟大事业中书写自己的精彩人生。
顾仲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