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二期间,我很荣幸参与了化学与化工学院赴泾县“走‘泾’乡村·向美而行”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乡村振兴作为一个时代的命题,肩负着发展乡村经济文化民生的重要职责。我们团队此次赴泾县进行文旅产业的调查活动,不仅是和当地民众、基层组织一次面对面交谈的机会,更是了解当地生产状况发展方式的最佳途径。我相信,通过此次的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们都能拓宽自己的眼界,对当地环境,政策以及经济发展都有弥足的了解。
活动背景与行程安排
在7月15日,我们团队在指导老师与队长的带领下召开会议,确定了此次赴泾县的实践路线与行程安排。在注意安全的同时,我们要确保此次活动的圆满完成。我们的任务是采访当地民众了解泾县地区通过文旅产业的大力开发与发展对当地生活民众的幸福度指数会有什么影响。整个行程包括三个部分:桃花潭镇、查济古村以及云岭镇。怀着激动以及紧张的心情,我正式踏上了这段旅途。
第一天:走进泾县的历史与文化
抵达的泾县的第一站便是大名鼎鼎的桃花潭,李白曾留诗一首《赠汪伦》于此。一路上,我们走访了文昌阁、翟氏大宗祠和南阳古镇等一系列历史名胜,青砖黛瓦、亭台楼阁间,吐露着这一带地区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使命感。
文昌阁,矗立于桃花潭畔,依山傍水,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的完美结晶。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当地人心中的一座精神灯塔,寄托了对知识、文化与智慧的无限崇敬与向往。不远处,被誉为“中华第一祠”的翟氏大宗祠便映入眼帘。这座宗祠不仅是翟氏族人心中的圣地,也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家族荣耀。走过泥砖小巷,一汪湖水毫不掩饰的展露在我们的眼前,它静静地躺在泾县的怀抱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迷人的光芒。我坐在湖边小亭里,眺望着远处的波光粼粼,潭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
午后,我们驱车前往久负盛名的查济古村,作为现存于世的古村,他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与村民的淳
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简朴生活。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民众们表示,自从国家以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以来,民众的生活蒸蒸日上,逐步向着更加富裕的生活前进。
一天的时光如此短暂,通过这一天的旅途与采访,我明白文旅对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性。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复兴。泾县的这些历史遗迹,如果能够更好地保护与开发,不仅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还能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益。我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为乡村经济、文化、民生的发展助力。
第二天:走进历史中的宣纸文化
迎着烈日的骄阳,我们驱车前往产业园区。走进园区,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段宣纸的历史。展柜里陈列的宣纸记录着这个地区过去的回忆。它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见证者。队员们望着玻璃柜里出土的宣纸艺术品,抬头阅览宣纸的历史与回忆。此刻,我的心中增添了一份对宣纸的热情与继续探索的欲望。
缓步向前走去,云岭地区的宣纸历史陈列在我们眼中。云岭地区的宣纸文化可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曹氏家族在当地成为制纸世家,传统技艺历代相袭,生产的“桃记”牌宣纸曾于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49年前,宣纸生产陷入困难时期,新四军曾多方帮扶,使宣纸业得以传承。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以后,丁家桥镇的宣纸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坑坑有纸槽,村村有纸棚”的繁荣景象,并相继恢复生产出一些古代名品宣纸。2005年,宣纸正式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神州六号飞船将宣纸画卷《神州颂》、《祥云和畅》带入太空中。2009年,宣纸制作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参观的行程中我们还体验了宣纸的具体操作工艺并将书法与宣纸结合,进行了书法创作,更进一步地了解宣纸的文化价值。
时光悠悠,旅程很快就进入了尾声,在这几天的三下乡活动中,我深刻明白了历史古迹以及手工产业的发展对于乡村振兴,文旅发展的重要性。宣纸作为文房四宝中的一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宣纸这项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实践团队有能力、有义务将这项技术发扬到社会之中,让更多的青年人投入到这项文化之中,让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心得与体会
此次三下乡调研让我收获颇丰,也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知识运用和社会责任方面的不足。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和调研,我看到了基层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复杂性。这种直接接触让理论知识从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同时也让我意识到,要真正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仅凭课堂上的知识远远不够。
不仅如此,调研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我们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数据、分析信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不仅考验了我的实践能力,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复杂环境时灵活应对。在团队合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协作的重要性,我们相互支持、共同面对困难,这种默契的合作精神是我此次三下乡的另一大收获。这次,我不仅锻炼了数据收集与分析的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冷静与客观。在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中,我们相互补充、共同克服困难,这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除此之外,这次调研也让我对个人成长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观察,我逐渐认识到,作为一个社会的一员,我有责任去了解、关注和解决社会中的实际问题。这种责任感不仅仅是个人的,更是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感。三下乡的经历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也坚定了我未来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念。
个人收获与贡献
在这次三下乡活动中,我得到的最大收获是深刻体验到了乡村振兴的实地情况和挑战。通过走访泾县的文昌阁、翟氏大宗祠、南阳古镇等地,我感受到了泾县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这些都是乡村振兴中宝贵的文化资源。
在个人成长方面,这次活动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筹备会议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确立了实践路线与行程安排,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合理分配资源,这对于我的个人成长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此外,在与团队共同深入基层、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加全面和立体的认识。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比,实际调研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基础设施到教育、卫生等领域的调研,我看到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也意识到仅靠书本知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这次调研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未来的努力方向。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我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这次三下乡经历将成为我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我不断追求进步和成长。
结语
此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让我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乡村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让我更加理解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这不仅仅是一场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助力乡村振兴的旅程。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与工作中,我会继续将此次实践中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运用于实践中,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