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一二三四”工作法推进全域新时代文明实践
近年来,壶关县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建设模式、整合各类资源,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逐步探索形成了“1234”工作法,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成“老百姓说话办事的地方”。
一、织密阵地建设“一张网”,增强文明实践向心力
以建设“老百姓说话办事的地方”为目标,推动全域文明实践网络建设,增强文明实践向心力。县上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面积500余平方米,工作人员5名,建有总调度平台、实践中心办公室、志愿服务总队办公室,和“寻找答案的地方”——理论宣讲;“点石成金的驿站”——教育服务;“以文化人,以宣传人”——文化服务;“智‘绘’天地”——科技与科普服务;“要奔小康,先保健康”——健身体育服务等5个平台。全县10个乡镇分别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79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分别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县、乡、村三级书记分别为主任、所长、站长。建设有红色文化、禁毒教育、乡风文明等10个文明实践基地。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对292个所(站)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全覆盖调度、无缝隙对接,形成统一指挥、高效管理,一体化的运行体系。(为了加强所站建设,我们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星评定工作,完善评定指标、提升评定效能、从硬件建设向软件配套、从阵地拓展向内涵深化、从夯实基础向提档升级、从外聚人气向内聚人心的全面深化、全面提质,每季度对全县所站星级评定进行一次督导。截止目前,全县共创建5星所(站)3个,4星所(站)5个,3星所(站)116个, 2星所(站)168个。通过星级创建,真正解决有场所无阵地,有阵地无战役的问题。)
二、抓实志愿服务 “两条线”,增强文明实践生命力
畅通线上“服务线”。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指挥调度平台,通过“生态壶关”AAP,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部门接单、群众评单”功能,推进精准供需对接,真正畅通志愿服务线上“服务线”。
打通线下“联动线”。 完善活动联动机制,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发声,各所(站)呼应,形成文明实践的纵向联动。
三是汇聚队伍建设“三方军”, 增强文明实践战斗力
打造“一支主力军”。强化志愿队伍,打牢服务基础。全县建成1支总队、13支分队的志愿服务体系,注册志愿服务小队395支、志愿者35000余人。
强化“八支排头兵”。加强理论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等8支常备志愿服务队建设,常态化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服务,每支队伍全年集中服务不少于12次。
夯实“N支特色队”。组织引导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成立10支特色志愿服务队,以专项任务为切入口,开展特色活动,提供特色服务。
四、谱写活动开展“四部曲”,增强文明实践吸引力
明确目标导向,谱写新时代文明实践“前奏曲”。全县志愿服务活动始终围绕群众需求,建立群众志愿服务“需求库”,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基层面对面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着力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比如:文明城市创建,落实“增床位”实现“床等人”;“加厕位”解决“如厕难”;“划车位”为了“车有位”;“有学位”达到“都能上”;“添座位”缓解“难坐下”的“五位”菜单,让群众的生活“美起来”,让群众的味蕾“嗨起来”。)
规范活动流程,唱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曲”。从工作规划、内容建设、服务供给、机制保障等方面形成各种活动章程,设置活动主题,明确时间节点。(比如,我们精心策划“全民读书日”“3.5学雷锋志愿服务日”“科技大篷车五进”等一批接地气、受欢迎的文明实践活动。参加活动志愿者达5000余人。)
突出特色活动,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奋进曲”。制定《壶关县关于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行动”工作方案》,通过推动实施理论宣讲“筑同心”行动、教育服务“育桃李”行动、文化服务“种春风”行动、科技科普服务“施沃土”行动、健身体育“沐阳光”行动横向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不断线。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赋能站”、服务群众的“加油站”。
精准设计项目,齐奏新时代文明实践“交响曲”。按照“成立项目-招募志愿者-实施项目-评估效果-优化项目”的流程,精心培育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组织“家门口大戏”文化下乡、法律赶集小分队、今世缘寻亲等10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其中,“金石文化传播”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大赛三等奖。“大红灯笼高高挂”扶贫助农、“红色密码”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荣获优秀奖。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回望走过的足迹,壶关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坚实有力;眺望未来的征途,我们坚信在壶关大地上,文明实践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