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永城11月13日电 (李朝栋)从坑坑洼洼的羊肠小道到平坦宽阔的巷道村道;从参差不齐的低矮民房,到亭台楼榭与木质小屋……破旧的农家变成了文化艺术村。河南永城市演集镇时庄村如何在两年完成了蝶变?13日,记者通过走访,见证了时庄村从一个普通村落到“网红”文化艺术村的“蝶变之路”。
文化产业助力小村庄长出了“金疙瘩”
浍滨书院、集贤居……走进时庄村,构思精巧的各类民俗建筑立即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屋外小桥流水、茂林修竹,屋内则有人手捧书卷,或在古琴和碑拓中神游,浓厚的文化气息包裹着小村庄。“黄河泛滥井淤淹,土覆村庄水浸园。下半除污追朔汉,上端考古不祥年……”走进“诗词之家”,满墙的诗词透露着主人的文化修养。这里是由时庄村书法家马德民、马德运、马德俊利用民居改建的书画院,广受好评。
民房改建的秋林艺术馆内,石磨铺成的地砖古味浓厚,石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景观树。进入别院,更是别有洞天:青藤、古树、桃花、小桥、木船、流水点缀其间,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山水画卷。
演集镇党委副书记冉中乐告诉记者,时庄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民风淳朴。村内有关公饮马泉、赤龙泉、老土庙等历史古迹,流传着坐井观天、文武状元等民间故事,整个村庄皆是墨韵书香。以前,由于思想观念落后、房屋老旧、缺乏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村民们守着一方好田土,却过着“望天收”的苦日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养在深闺人未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17年以来,石庄村抓住优势,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载体和抓手,聘请省内外专业团队对进行乡村旅游全域规划,把时庄村打造成了集民俗体验、乡旅文化、美食民宿于一体的田园文化旅游综合体。
废砖旧瓦打造国风文化
没有青山绿水,能不能让人一眼望见乡愁?时庄村做到了。
破瓦片经过他们匠心独运的排列组合,成了古风浓郁的黛瓦墙;石磨嵌入墙壁再配以书法变成了一道文化墙;倒立的水缸上佐以山水画组合摆放成了艺术气息浓厚的国风图;几根枯死的老树根和高矮不一的竹子错落有致地摆放,便组合成目前最流行的新中式庭院。
随意靠墙摆放的二八杠自行车、黑白电视机、缝纫机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物件,以及随处可见的石磨、石碾、水缸、架车子等充满回忆的物品琳琅满目,俨然是一处令人驻足的民俗博物馆。
“我们主要是就地取材,对农村空闲宅基地、废旧坑塘、废旧房屋、旧砖头、旧柴草、旧物件进行综合利用。对于愿意入驻的艺术家,我们还免费提供艺术创作场所。”冉中乐说。
如今,时庄村已入驻各类艺术家30多人,成为时庄文化艺术村的“新村民”,涵盖书法、绘画、根雕、奇石、雕塑、剪纸、民间工艺、影视、茶艺等众多门类。文化的助力,给古朴的时庄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文化魅力。近年来,时庄村先后荣获河南省美丽乡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等称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