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折腾群众,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是展现政府公信力的有效举措。满意度是群众对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反馈,是群众办事体验的“晴雨表”。作为企业和群众,期待走进政务大厅的时候,会有像网购一样的“顺滑感”。窗口服务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工作有没有做到位,群众的评价最客观、最实在。
政务服务出现“差评”并不可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群众对服务不满意并不可怕,只要服务群众态度和蔼、业务纯熟、解释耐心,提高“满意度”自然就水到渠成。然而,政务服务做得好的地方一般是经济发达地区,“奇葩证明”的出现多数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而政务服务拖后腿又会妨碍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恶性循环。我们不能任由某些地方后知觉,要把差评权放到办事企业和办事群众手里,可有效鞭策落后地区和落后单位痛定思痛、见贤思齐。
做好服务是政府的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服务好了企业、服务好了群众、服务好了基层,政府服务这个本分才算尽好。只有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才能好人民的事情,才能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府服务引入“淘宝”评价机制,满意就点赞,不满意就给差评。对于办事群众而言,有了“好差评”制度,就等于有了监督的利器,对政务服务质量的监督就更有底气与硬气,因此也更有积极性。“好差评”制度实质上是优化政务服务的一剂良药,应当尽快建立起来。(作者:刘修英)